倫敦時間8月15日下午1時,英國電影學會放映廳。近400人齊聚一堂,參加浙產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在這里舉辦的專場點映。
《里斯本丸沉沒》,講述的是二戰期間在浙江東海海域上真實發生的一起慘案。為什么超前點映卻要選擇在倫敦舉行?在影片的制作團隊看來,超前點映上的觀眾,是最應該看見這部影片的人——英軍戰俘后人——他們從英國的各個地方,甚至澳大利亞趕來。參加放映活動的,還有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以及許許多多幫助電影完成的朋友們。
1941年圣誕節,在香港作戰的幾千名英國士兵在與日軍鏖戰17天后被迫投降,成為戰俘。1942年9月底,日軍將這群英軍戰俘中的1816人送上貨船“里斯本丸”號,意圖將他們運往日本作為勞工。
船行駛到浙江東極島海域附近時,美軍潛艇“鱸魚號”將其誤判為戰船,發射了魚雷。在船被擊中到沉沒的25個小時里,日軍將所有英軍戰俘封鎖在船艙底,并用木條和帆布釘死艙門。英軍戰俘奮勇自救,破艙逃生。
危難之際,舟山漁民冒著生命危險,劃著小舢板從水中撈起了384個奄奄?息的英軍戰俘。盡管那一天,仍有828名英軍戰俘或被淹死、或被日軍射殺、或被困在船中未能逃生,就此沉入東極島海域的海底。
幸存戰俘們提到,如果不是中國漁民積極施救,將會有更多戰俘死于這場海難。
影片《里斯本丸沉沒》以船只的尋找、定位為起始,帶出整個故事。片中,不僅有幸存者、戰俘家庭、救援者的真切講述,還用特效和動畫等手段還原“里斯本丸”號在海上漂流25個小時直至沉沒的情景。
尋訪近百座英國城鎮,收集上萬張歷史照片,聯系380多位英軍戰俘家人并面對面采訪其中120多人,研讀百萬余字英文及日文資料……為了真實還原“里斯本丸”號事件始末,電影攝制組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在中國和英國深入調研外,更走入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地,采訪美軍潛艇和日本船長的后人。
而最為珍貴的是,他們挽救了一段段再也無法重現的親歷者口述——攝制組找到并采訪了“里斯本丸”號事件的最后三位親歷者:英軍幸存者丹尼斯·莫利、威廉·班尼菲爾德,以及東極島施救漁民林阿根。到2021年初,三位老人已相繼離世。
在舟山本地,關于“里斯本丸”號的探究也從未停歇。2003年,舟山啟動整理“里斯本丸”號事件,吸引很多研究學者加入,浙江海洋大學普陀研究院研究員胡牧就是其中一位。從2005年開始,他和其他舟山民間人士頻頻組織紀念活動,以幫助人們銘記這段歷史。他認為,“沉沒在舟山的‘里斯本丸’號,是我國海岸線上聯系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唯一一處戰爭遺跡,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意義?!?/span>
不久前,一本以“里斯本丸”號事件為基點的小說《海上繁花》發表?!皷|極島漁民勇敢營救英軍戰俘,并在日軍搜捕中藏起其中三位。漁民為何會有這么大的勇氣?營救與護送對于抗擊法西斯侵略具有怎樣的意義?我帶著這些疑問去查閱史料,帶著解密的心寫下這個故事?!痹摃髡?、舟山女作家楊怡芬說。
2008年,戰俘在沉船事件后有過一次重聚。盡管幾十年不見,他們依然記得彼此,熱情地打招呼:“嘿,你不是當年在軍樂團吹小號的人嗎?我記得你!”不少人含著眼淚講起當年的經歷。
2019年10月20日,“里斯本丸”號英軍戰俘后人來到了東極鎮。他們中有的已白發蒼蒼,有的需輪椅代步,但是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東部的海島,來到先人長眠的海域。
年過八旬的雪莉·班布里奇滿頭白發,隨身帶著一個保存完好的黑發娃娃。這是她孩童時期父親從香港寄給她的禮物,這也是她對父親唯一的記憶。雪莉說,父親的墓碑上只有一句話——“我們推測他在戰爭中死在了中國東?!?。
隨著影片的放映,觀眾席中傳來聲聲啜泣。漸漸地,有人低頭,有人抹淚,有人放聲大哭不能自已。
“他們永遠不會老去,徒留我們日漸衰老;他們永遠不為耄耋所難,永遠不為殘年所累;在每一個日落日出的時刻,我們永遠銘記他們?!卑殡S著片尾曲的響起,全場觀眾起立,鼓掌。掌聲久久地回響在放映廳中。
來源:潮新聞
編輯:任逢時 責任編輯:翁履平
CopyRight 2010 All Reserved 舟山廣播電視總臺版權所有 地址:浙江舟山定海區臨城街道長升路30號 郵編:316000
舉報電話:0580-2027681 舉報郵箱:hykpw@oceantv.cn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國家廣電總局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3022號 浙ICP備19016299號